学习心得
Jude, étudiant de Mandarin Edu de Suzhou
Jude, étudiant de Mandarin Edu de Suzhou
Je m'appelle Jude, j'apprends le Mandarin à Suzhou Mandarin Sch...
Jessie, étudiante à Mandarin Edu
Jessie, étudiante à Mandarin Edu
J'ai appris le Chinois presque 8 ans, je peux comprendre ce que les Chi...
Florent, étudiant à Mandarin Edu
Florent, étudiant à Mandarin Edu
J'adore Mandarin Education School de Wuxi. C'est la manière LA PLUS FA...
Le vent en langue Brad élèves
Le vent en langue Brad élèves
Je suis en train d'étudier le Chinois à Mandarin Education School. Je peux...
Jennifer, étudiante à Mandarin Edu
Jennifer, étudiante à Mandarin Edu
J'adore apprendre le Chinois à Mandarin Education School. C'est un en...
Zack, étudiant à Mandarin Edu
Zack, étudiant à Mandarin Edu
Mandarin Education School est une place très adaptée à l'apprentissage du ...
Kevin, étudiant à Mandarin Edu
Kevin, étudiant à Mandarin Edu
Mandarin Education School est un endroit excellent pour apprendre le chin...
Mandarin E-Learning
Mandarin E-Learning
Mandarin Education School offre des cours de Chinois en ligne. Cela n'a jamais été aussi facil...
法语汉语学习
...
Ajoutez notre
Identifiant Officiel
Wechat : MandarinGroup
Pour plus d'informations

0086 1866 1199 988
Sandy.Swun
519988808
Mandarin Education School
Room 405,Building 8,Maoye
Business Centre,Changjiang
No.1,New District,Wuxi, China
论及“对外汉语诗歌的时代精神”,应该首先明确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怎样的“时代”。中国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纷繁变化的时代。一方面,可以说,这种变化从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它关涉到“古今”、“中西”的种种大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无论怎样,这种变化都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而展开,就是如何使中国富强。在今天,不论我们从何种意义上去理解“中国的崛起”,中国力量的增长与强大,以及这种力量对世界所起的重要作用,都已经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所谓“对外汉语诗歌的时代精神”无疑要从这样的时代土壤中生长出来。从我个人的读书与思考出发,我认为,“对外汉语诗歌的时代精神”,所指的就是要参与到这种中国力量的建构中去。如果要求一个具体的路径与方向的话,我个人更倾向于在一种文化自觉的基础上,通过诗歌,去自觉地承继传统,表达中国人特有的价值与认同。 ]
具体来讲,文化自觉指的是对于本民族固有之文化的自觉,也就是对于中国文化的自觉。这种文化自觉的建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主体性的建立。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为该文化所化之人,对于中国文化应当具备信心与认同。用钱穆先生的话来讲,就是最起码的“温情与敬意”。文化自觉或者文化主体性的建立,在我看来,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如何去看待他者(例如,西方与西方文化),更关系到我们如何去看待自我?对于自我来讲,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对于意义与价值的确认。这种确认,我想,需要经由文化的自觉,文化主体性的建立才能达到。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情况非常复杂与特殊,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文化传统不只一个。甘阳先生有一个说法,叫作“通三统”。在他看来,我们现在实际上面临着三种传统:一种是几千年以来我们本身固有的传统,即一个以孔子的儒家为主体的传统;一种是1949年建国以来由毛泽东同志所开创的传统;还有一种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由邓小平同志所开创的传统。甘阳认为,这三种传统并非是截然对立、不可调和的。实际的情况是,这三种传统是以一种辩证的方式相互贯通的。他们之间既有相互的对立与矛盾,但同时也有继承与发展。在甘阳“通三统”的想法中,他更倾向于这三种传统相互继承与发展的一面。通过甘阳先生的观念,我自己给自己提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对外汉语诗歌的传统是否也可以用甘阳先生的“通三统”来理解和处理? 如果我们看中国诗歌的发展的话,虽然很难严格地按照甘阳先生的“三统”说法来划分,但也可以大致分为“新诗”与“旧诗”两个传统。旧诗指的是中国的古典诗歌传统,如《诗经》、唐诗甚至宋词等等。新诗则指的是以西方的诗歌传统为摹版的诗歌创作。这种分法当然很粗糙,也有很多问题。如这两个传统本身所包含的种种历史性变化。但我想,我们可以借鉴和思考的是甘阳先生关于“通”的方法,即在尊重和承认差异性的基础上,对于继承与发展的强调。因此,我所提出的“从中国回到中国”,实际上是想将中国诗歌当下的写作自觉地纳入到传统中去,纳入到历史的传承中去。因此,诗歌的时代精神不仅关照的是当下,更是诗歌整个历史性的整体。 近年有与我同出于复旦的诗人陈先发先生的诗作受人关注,被认为是“在汉语的本土性之上建设汉诗的现代性”。他的诗歌“常常被一些我们所熟知的古代诗歌意象‘惊醒’。陈先发从那里建设了一个‘活力四射的全新汉语谱系’”。其中所论的“本土性”与“现代性”,本质上,我认为就是“现代中国”与“传统中国”在诗歌上续接的努力。 近几年我自己也有一些习作,名之为“新绝句”。其本质上是四行诗,但它试图去承接两个传统,一个是中国的唐绝句,一个是西方的诗歌语言、材料以及气质。中国古代的绝句,以小见大,在短小的篇幅内,试图展示巨大的内心世界或者政治、社会场景。新绝句也试图达到这种效果,但是新绝句愿意吸取西方的诗歌材料和写作技巧,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破古代绝句的企图:一、用白话语言或者经过西方语言改造后的现代汉语来写作“绝句”;二、由于没有字数的禁锢和段落组合的多样性,使其在形式上似乎更加丰富,因此具有了内容多维表达的可能性;三、新绝句较之于唐绝句,它的题目可能具有更大的内容空间,也就是说新绝句的题目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就是全诗的诗眼),它能构筑、延展新绝句的空间,我们甚至可以将英文放进新绝句的题目中,也似乎具备了某种合理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想,这就是我现在所做的努力。